蔡晓秋:宋韵传千载,瓯风传一脉

2023-08-29 13:45:36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 潘晓文)“戏”水长流数百年,温州南戏隽永而弥新。近日,“喜迎妇女十三大·巾帼奋进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了坐落于浙江温州的南戏博物馆,随着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的“梨园梦旅”走进“温州瓯剧”。


【资料图】

瓯剧起源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温州古称“东瓯”,又有瓯江流贯,故1959年改称为“瓯剧”,并以剧种名行于世,流行浙南闽北一带。瓯剧以唱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皮簧)及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唱调,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底蕴。

1991年秋,16岁的蔡晓秋走进了浙江省艺术学校瓯剧班的大门,师从瓯剧国家级传承人陈茶花及省级传承人翁墨姗,1997年毕业后分配到剧团工作。那时传统戏曲不景气,演出的地方没有旅馆,蔡晓秋随着剧团夜宿过水泥地、废弃的学校、庙宇,几年内好些同班同学陆续离开了剧团。“我很明白自己在瓯剧这个剧种里承担的责任,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我愿意为了瓯剧,成为标杆,成为旗手。”在瓯剧传承与发展的路上,蔡晓秋已坚守了26年。

90年代末20世纪初,下海创业与出国留学非常流行,蔡晓秋也有过动摇,她的父亲是温州第一代企业家,那几年温州的企业办的特别好,而剧团工作不仅辛苦、待遇低、环境差,不少人认为这份工作“不体面”。但蔡晓秋的母亲却不以为意,并一再强调瓯剧是温州地方传统戏曲,传承十分重要,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政府办这个瓯剧班非常不容易,从60年代到现在,将近30年才招这么一批,你是作为尖子生培养的,不可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正因有了母亲的支持,蔡晓秋更加坚定了她的“梨园梦”。

在26年的艺术生涯中,蔡晓秋出演了20几部瓯剧大戏和折子戏,创作了很多角色,令她最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举办的《那年那秋》个人专场。专场中的四处折子戏需要很多的技巧动作,一句词、一段腔、一转身、一甩袖,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考量。想要在两个小时内完美演绎需耗费很大的体能,为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那年的一整个夏天她都一个人泡在排练场里。

新版瓯剧《高机与吴三春》蔡晓秋(右)饰吴三春

夏日的汗水与付出,在冬日的掌声与欢呼中得到了回报。同年12月,凭借在《那年那秋》个人艺术专场的精彩表现,蔡晓秋荣获了第28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爱瓯剧这门艺术,就得为它付出。”蔡晓秋说,“梨园太美我的梦太轻,一次瓯剧班招生的机会,让我的梦进入梨园,不想,这竟然成为我一生的梦。”

责任与担当是戏曲艺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作为瓯剧艺术的省级传承人,蔡晓秋带领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努力推进传统瓯剧艺术的大众化推广与发展。同时积极培养新一代瓯剧传承人,为瓯剧这一古老剧种得以薪火相传无私奉献。

2008年,温州市瓯剧院与温州市职业技术中等学校合办瓯剧中专班,蔡晓秋与瓯剧院的同事分成各个小组,分别到村里、到乡里去招生。“那年的招生我们觉得是相当辛苦的,好在还是招到了30个孩子。”有了传承人,蔡晓秋由衷地感到快乐和幸福。

2008年至2017年,历时九年,蔡晓秋和众多师长共同培育出了瓯剧第三代接班人(瓯三班)。2018年,瓯三班的青年小生吴鑫,凭借在瓯剧《西园记》中的精彩表现,一举夺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创造了瓯剧两代人同时夺得白玉兰的佳话。

2021年2月,身为温州市政协常委的蔡晓秋提交了《关于抓紧培养瓯剧第四代接班人的提案》。提案指出了举办第四届瓯剧培训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详细列出了招收举办“瓯四班”的具体构思,包括男女生招收比例、授课模式和内容等。舞台之下,研究院开始带着瓯剧进校园、进社区、开发瓯剧衍生产品,让一代代的年轻人都能享受戏曲之美。

如今,瓯剧在温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得以“活态传承”,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城市森林的缝隙间捡拾到这座城市的生活余韵。

谈及近年来瓯剧传承的最大变化,蔡晓秋直言即“招生”二字。从15年前的招生困难,到如今家长们积极地把孩子送到研究院参与选拔,学习瓯剧,蔡晓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些年来政府及所有喜爱瓯剧的人所作出的努力,终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

为进一步挖掘瓯剧传统艺术元素、保护瓯剧赖以生存的艺术土壤,温州市已启动“瓯剧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努力探索寻找新时期瓯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之路。由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编制的瓯剧生态保护区整体规划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并于“十四五”期间开始实施,使传统瓯剧得到整体、全面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