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晋商,古城名昭馀

2023-08-13 06:55:1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众多的古村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凝固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淀着前人的智慧,成为了我们今天的瑰宝。在晋商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晋商民居无疑又是古代建筑的又一结晶,它代表着中国北方地区的商业、居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徽商文化和徽派建筑遥相呼应。岁月流淌着故事,故事讲述着历史,历史展开了画卷。

当祁县古城以它华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是她伟大生命的延续,在她的生命中有苍凉、有辉煌,有着总也讲不完的故事。据《周礼·职方》与《尔雅·释十薮》记载,在远古时代,太原盆地南面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积水地带,叫做“昭馀祁泽薮”,祁地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祁县古城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是我国两千多个县中“资格最老”的古县城之一。祁县历来交通便利,乾隆《祁县志》卷二记载:“祁西南道河东,通秦陇,东南逾上党,达中州,北当直省孔道。固四达之衢也”。明清时境内有两条驿道通过:一条为京陕官道,是秦陇等地北上的必由之路;另一条是太原到上党潞安的府官道。

中国古代的县城是朝廷根据其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修建的,是县官行使政令的地方,因而,有“城”无“市”是司空见惯的事。就拿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建的这座祁县古城来讲,明代以前,基本上属于有城无市的状况。明代以后,特别是清代,随着晋商劲旅祁县商帮的崛起,这座城市的功能才逐渐地由行政为主转为以市场为主。祁县古城是依据中国封建社会汉民族传统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县城,无论是“纱帽城“的形制,还是装饰豪华、彩绘精美、光彩夺目的深宅大院,明柱出檐、二层结构的临街商铺还是循规蹈矩、严谨众多的寺庙楼阁,都达到了使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中国建筑史和美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古典山水城市理论“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五大基本特征的和谐统一,堪称古城经典。

如今的昭馀古城基本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城区格局。整个城区布局以十字街口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垂直交叉,南正北直,东西对应。以十字交叉为骨架,全城辅以二十八条街巷与之纵横贯通。

这些街巷走向大多整齐规范,与主要大街平行,显得整个布局结构严谨,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设计思想体系。而在个别街巷的走向处理上,又匠心独具,人为地增添一些不规则形,显得活泼有趣。因而使人觉得整个城区布局设计既整齐合理,而又不呆板。

一座座前店后院式和一处处深宅套院式四合院,像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古城的“十”字型大街两侧和四大块城区,街两旁的店铺字号,鳞次栉比;招商的牌匾、幌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中国北方城市的繁华美景。老街两侧店铺大多为北方的一进或多进四合院建筑格局,临街建筑多为两层,一层用作商业、作坊,二层为库房,为典型的前店后坊、住宿型制。城内商业经营项目可分为:茶、票、斗、典、布、杂六行,店铺多达200余家,形成了融城市贸易和居民生活与行政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城市。

这些古民居夹道而立,错落有致,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小青瓦、及挑角门楼,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晋中作坊和晋中民居的建筑风格,是晋中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祁县昭馀古城不仅成为了我国明清时期晋商文化发展的缩影,更为中华民族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华。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山西文旅集团

原标题:祁县昭馀古城:晋商文化发展的缩影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