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P合作的项目,除了自家的集度之外,可能就剩岚图了”
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来自全球各地的Tier 1供应商花式“秀肌肉”时,百度的展台上只有岚图相伴左右。很难想象,数年前曾高调布局Tier 1业务的百度,居然会如此落寞。
随着近期坊间传出比亚迪决定放弃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合作协议,专注于自家的智能汽车软件开发后,百度智能驾驶业务也将进入低谷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比亚迪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王传福表示:“那些(无人驾驶)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忽悠,都是扯淡”。在看待智能驾驶问题上,虽然王传福明面上并未展示出过多的重视,但是“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却是比亚迪一直以来践行的发展思路。
很多人都认为,比亚迪与百度之间的合作开始,是在2022年3月百度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和人机共驾地图。
事实上,双方之间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王传福成为百度自动驾驶顾问。
换句话说,百度之所以能够成为比亚迪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也是经过长时间考量之后,双方才达成合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领先的技术水平,也对比亚迪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不可否认,百度智能驾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然而,百度却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最终导致百度陷入困境,甚至被友商渐渐超越。
比如说,百度对智能驾驶的定调过高,与“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的打法截然不同。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理”都是基于L2级辅助驾驶的基础上做加法,逐步完成自动泊车、城市NOA等的研发。
相比之下,百度从一开始便瞄准了L4无人驾驶,希望从至高位开始,逐步降成本、下放技术。
虽然百度的设想美好,但是长时间的大规模投入,最终导致百度的现金流告急。加上技术人员的流失,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劣势渐渐显现。
百度在智能领域的优势渐渐弱化的情况下,比亚迪选择自研智能驾驶技术是必然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我们在上述提及的“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比亚迪已经完成了“上半场”的电动化任务。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308万辆,同比增长37%,其中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78%。
电动化领域的成功,意味着智能化将会成为比亚迪接下来冲高的关键。
提及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发展,王欢和韩冰是无法避开的关键人物。
王欢、韩冰两人在对待比亚迪智能驾驶发展时所采取的措施,完全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对待智能驾驶技术态度的转变。
在王欢离职之前,他的职务是比亚迪规划院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王欢的观点与王传福的观点相近,在看待智能驾驶技术时都从车企的角度出发,认为车企应该对车辆进行负责。
在这一背景下,王欢为比亚迪献上“良策”:优先采用Tier 1供应商的产品方案,帮助比亚迪快速缩短与友商之间的差距,并在内部开启自研。换句话说,比亚迪谋划智能驾驶自研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准备。
当然,对于比亚迪选择自研,其实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毕竟比亚迪所构建的垂直产业链,早已延伸到了上游电池原材料。
尽管比亚迪有自研的打算,但是研发力量却相对比较分散,研发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为了完成智能驾驶自研,王欢离任、韩冰上任成了必然。
韩冰上任后的主要任务是,将依赖供应商的体系,转化为对标特斯拉、“蔚小理”的自研体系。
据了解,自韩冰上任以来,负责智能驾驶研发的比亚迪规划院便大力招募人才。有消息称,地平线前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廖杰已经入职比亚迪,并担任比亚迪智能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
从某种程度来看,比亚迪退出百度合作协议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比亚迪大规模招兵买马,也预示着下半场智能化之争已经进入军备状态。
在全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比亚迪是大多数车企都羡慕的对象,旗下产品几乎款款爆款。
需要注意的是,借着品牌在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张的基础上,比亚迪除了重构腾势品牌的产品矩阵之外,还打造了方程豹、仰望两大品牌,助力车企向上。
无论是在产品矩阵,还是品牌矩阵,比亚迪都已经趋于完善。不过,完善的产品体系也为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带来了困难。
具体来看,比亚迪奉行车海战术,产品价格区间覆盖面积广,从十万级到百万级均有涉及,所以在研发智能驾驶产品方案的过程中,也需要满足丰富性的要求。
这意味着,相比于“蔚小理”,比亚迪的研发难度更大,既要确保高阶领先,同时还要实现中低阶的差异化。
当然,这也印证了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终究会走上自研的道路。至于百度智驾驶,预计在比亚迪退出之后,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将会对智能驾驶技术进行重新评估,或对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后续的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