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人物建模的问题:唐朝以胖为美,所以里面的女子的形象大多都是肥胖的,这点许多观众都表示能理解,吐槽最多的是李白的建模太“丑”了,以及其他人物上半身壮硕,下半身腿小,关于这点呢,长安三万里的制作组在人物建模设计方面是采取了唐俑的样貌,唐俑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肥胖的,象征着幸福、富有,其他众多唐俑的形象也是上半身壮硕,下半身相对细小,至于李白的建模是否好看,这是因人而异的,个人觉得年轻的李白是很帅的,但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李白,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别人一定喜欢这个建模,但如果单纯是想看非常帅气的李白,那你真没必要来这个电影上看,在互联网上,其他平台随便搜几张李白的帅图,就可以满足你的欲望了,大可不必来尬黑 2、李白的形象问题:如 1 结尾段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李白,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的灵魂,有人说这里的李白像是整天说着要考北大,结果每天吃喝玩乐就是不好好学习的渣子,个人感觉并非如此,年轻的李白雄心壮志,但可惜古代重农轻商,李白生不逢时,在刚结识高适,拉着高适去请求举荐的时候,也说明了此点,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本片的正主角是高适而并非李白,且这电影的故事是围绕着高适的回忆而展开的,他不可能无时无刻都跟着李白,只能用自己与李白相处时的故事来塑造李白这个人物,李白只是无数个大唐诗人的缩影,他行走于各个饮酒场合,许多人只看到他饮酒,却忽略他朗诵的诗正是他的人生经历,有人说这里的他是个只会喝酒的酒疯子,但我更觉得这是一种年少轻狂,放荡不羁,这是我印象中诗仙的模样,甚至有人以他的大笑来为槽点,那我只能说这种人是为喷而喷了,李白每次狂笑给我的感觉是他身为诗仙的豪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在获得官职之前经历的许多事情,电影都没有讲述,因为当时高适不在李白身边,而故事的展开又是高适的回忆,毕竟这部片叫做《长安三万里》而不是《李白三万里》,高适只是记录盛唐、记录诗人,记录“长安”的一个载体,从这种电影中领略的,更多的应该是诗人之间的豪情壮志、相逢相识和一个王朝的兴衰,而不应该把它当做一个人物传记来看,毕竟这两个玩意本来就不是一个东西,还有些人说李白一年就忘记了与高适的约定,这一点我更倾向于可能导演是想给李白加一点喜剧成分,但忽略了这样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很大,这一点确实是制作的失误 3、尊重史实的问题:追光这次直接以真实历史为剧情是很勇气可嘉的,但一部好电影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艺术性,而追求艺术性就难免影响到剧情的发展,使其脱离正史,但我觉得《长安三万里》这方面做的很好,它尽可能的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又体现了诗人们的雄心壮志,对于一些正史的篡改是为追求艺术性而做出的必要牺牲,不然干巴巴的内容还不如去看史书,况且人家传递的精神也不是单靠抄史书上的内容来,就能让观众领悟的,还有人说他没有弘扬中国文化,以唐俑为原型的人物、无数名诗、胡舞、相扑(相扑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长安、扬州中各种中式风格的建筑……这不算是一种弘扬吗?如果说硬要把标题改成传统艺术之类的才算弘扬中国文化,那真的就没意思了 总结: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将进酒”那段的震撼人心也好,相识和离别的离情别绪也罢,给人的整体观感都是极好的,出电影院的时候,仿佛自己还身在大唐,在那个人人习诗的年代,所以真心推荐此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