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器人产品创新行动方案 2025年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超300亿元 当前时讯

2023-06-29 12:06:00

2025年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超300亿元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资料图】

近期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机器人行业引导政策。5月31日,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推动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加快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等。6月1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每万人360台。

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北京机器人产品创新行动方案

北京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扣机器人智能化、仿生化、模块化发展趋势,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样板”,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行动方案》提出,要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时,发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应用需求,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发挥首都医工协同优势,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加大临床应用推广力度。协作机器人领域,突破整机轻量化、视觉增强、力感知、柔顺控制、自学习等关键技术,提升整机荷载能力,发展自适应协作机器人;开展复杂任务执行算法和末端执行器技术攻关,推动多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发展。特种机器人领域,提高消防、安防与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降低综合成本。物流机器人领域,提升导航和运行精度,推动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迭代升级,开发重载移动机器人,优化物流机器人应用环境。

《行动方案》还强调,要开发并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应用场景资源,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实用性。突破大模型多模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发图像、文本、语音及力、热、电、磁等多模传感数据融合处理的大模型系统。针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特征,开发大模型高效微调算法,推动大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化应用。建设模型优化算法开源平台,打造全行业广泛参与、互动优化的大模型生态,推动模型性能迭代提升。

在核心技术方面,《行动方案》要求,挖掘首都科技研发资源潜能,强化前沿领域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机器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通用技术方面,突破机器人系统设计、模块化与灵活重构、机器人云—边—端融合等技术。人机协作技术方面,研发三维全息环境建模和高精度触觉、力觉传感等技术。软件基础技术方面,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针对机器人研发、制造、测试和实际应用需求,研发通用支撑软件、仿真平台软件等技术。融合复用技术方面,探索人工肌肉、电子皮肤等新型结构的开发与应用,推动新材料、仿生技术、新型制造技术等交叉融合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如何做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怎样让技术创新快人一步?在构建机器人产业高地的道路上,上海宝山区正在探索前行。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机器人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球机器人三分之一的产量在中国,而中国机器人三分之一的产量在上海。”目前,上海宝山区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明确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论产业链长度还是产业发展深度,宝山区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力图打出特色牌。

在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超级智能工厂”初具雏形,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三季度,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将竣工投产,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该工厂是发那科集团日本本土外最大的机器人基地,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未来将为下游应用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智能机械产品等含金量、附加值更高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消费量由2.6万台快速增长至27.1万台,年均增长30%,日本总部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发那科财务行政部副部长褚亮告诉记者。

凭借积淀多年的技术实力与制造业基础,宝山成功吸引发那科来此落户。那么,发那科三期智能工厂究竟“超级”在哪里?褚亮解释,该工厂将以集成创新输出更智能的制造解决方案。换句话说,这座工厂将更“柔性”。在生产端,小批量、高精度的生产模式有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出品更稳定;在需求端,企业能根据个性需求定制产品,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应对,降本增效。

从2020年底项目开工奠基,到如今即将竣工投产,发那科智能工厂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高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这就不得不提到发那科所在的园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这是上海唯一以机器人命名的上海市特色园区,也是上海市八大智能制造核心园区之一。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宝山区成套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已集聚243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其中发那科、快仓、视比特、赛赫智能、伏能士、鑫燕隆等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正在加快发展。”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总经理刘宏说。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

《2023-2028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闭
精彩放送